查看原文
其他

荀寿潇:金正日论现代帝国主义

荀寿潇 中社学人 2022-09-09


作者介绍:荀寿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摘》和《年鉴》编辑部、《马研》编辑部编辑。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主编的《国际共运研究专辑》(第3辑),研究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第98-107页。






摘要:朝鲜以主体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朝鲜对现代帝国主义的主体性认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直接影响着朝鲜国家战略和内政外交方针的制定。朝鲜认为,金正日依据主体思想,提出了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独创性的理论,弥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未阐明现代帝国主义问题的空白。本文分四个部分对金正日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理论进行考察: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关于现代帝国主义时期列强关系的理论、关于现代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剥削和统治方法的理论以及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灭亡必然性的理论。


关键词:金正日 主体思想 帝国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作者介绍:荀寿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摘》和《年鉴》编辑部、《马研》编辑部编辑

朝鲜以主体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朝鲜对现代帝国主义的主体性认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对现代帝国主义的分析和评价直接影响着朝鲜国家战略和内政外交方针的制定。朝鲜认为,金正日依据主体思想,深刻洞察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深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所有重要现象和过程,从而提出了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独创性的理论,弥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未阐明现代帝国主义问题的空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空白,是由于先行经典思想家囿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条件限制,未能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没见过帝国主义,甚至没能提出这个问题;列宁发表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一系列著作,在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但列宁是在与自由竞争统治的产业资本主义的对比中分析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的,时至今日,这种帝国主义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现实情况了。帝国主义在赖以存在的基础、统治手法和掠夺方法、列强间的相互关系、所处的历史位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1]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金正日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理论进行考察: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关于现代帝国主义时期列强关系的理论、关于现代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剥削和统治方法的理论以及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灭亡必然性的理论。

一、金正日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

朝鲜认为,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在主体的现代帝国主义论中至关重要,这一理论阐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本质和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位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所有问题。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金正日认为,现代帝国主义的基础不是单纯的垄断,而是垄断组织与国家机器紧密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包含于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一个方面,也不是像产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一样表述资本主义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概念,而是跟自由竞争、垄断统治并列的范畴,是现代帝国主义的基础。现代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是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帝国主义国家实施的所有对内外政策、生产和流通、分配、消费等所有环节及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制约,现代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其发展方向乃至灭亡的整个过程都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决定。正是由于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现代帝国主义才与单纯基于垄断统治的过去的帝国主义区别开来,在资本的积累方式、国内统治和剥削方法、殖民地统治和掠夺方法、列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与以往不同。

金正日认为,现代帝国主义基础的这种变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表现和运动规律。作为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和压迫制度,资本主义由于自身固有的深刻矛盾,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以求苟延残喘。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与今天的资本主义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社会意识结构方面也各有其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基础:产业资本主义阶段的基础是自由竞争,过去帝国主义阶段的基础是垄断统治,现代帝国主义阶段的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金正日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与过去的帝国主义不同的现代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阐明其基本特征是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大型垄断组织左右国家的内外政策,进而明确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正是垄断资本的统治体制、统治方式。也就是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为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而制定的制度、机构、手段、手法、政策等的集合体,这里包括国家从属于大型垄断组织的体制、依此实现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行政、法律、制度措施、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等。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国家权力密切结合,国家机构完全被大型垄断组织控制,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国家不再是整个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工具,而是沦为实现少数大型垄断组织利益的工具。帝国主义国家筹备庞大的国家预算,并利用它创设、运营国家企业,同时又通过财政、货币、金融等各种经济空间介入再生产过程,在鼓励经济“创造性”的美名下为大型垄断组织提供免税、补助、低息贷款等特别优惠。一言以蔽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为保障大型垄断组织的最大限度的高利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掌握国家机构,利用国家机构全面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垄断资本的统治体制、统治。除了大型垄断组织对国家机构的完全控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还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涉日渐强化、经济军事化的加强以及国家所有制的扩大。

金正日对那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描述为代表全社会、全体人民利益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他们的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自愿接受这种实际上代表大型垄断组织利益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国家不是超阶级的,也不是作为第三者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机构,当代帝国主义国家恰恰是垄断资本的国家,因此,即使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与劳动的高度社会化扩大了国家垄断、国家控制、国家所有,结果也只会是保障垄断资本的高利润和巩固资本的统治,劳动群众无法介入国家垄断、国家控制,即使介入了,在大型垄断组织掌握国家权力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其服从于自身利益。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金正日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化是与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进一步尖锐化相关的。也就是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的产物。朝鲜认为金正日的这一理论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根源的首次正确阐述,认为在此之前列宁的观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一战时出现的,是一些国家在一战这种特殊局势的压力下实施了对生产和分配的社会性控制,因而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金正日强调,尽管为垄断资本改变统治体制提供条件的危机是由于战争、大混乱、恐慌等产生并以之为契机激化的,但究其根本,是关乎资本主义制度存亡的尖锐的政治矛盾和从根基上撼动资本主义的严重的经济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帝国主义战争的简单产物,而是垄断资本遇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不能再依靠原来的统治方法维持自身存在和实现资本的增殖时寻求的手段。[2]

金正日认为,由于一战本身就是一场严重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危机,因此列宁认为这场战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帝国主义集中显现出多种矛盾,陷入了全面危机,西欧国家被革命的暴风雨洗礼,社会主义在占地球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取得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主义改变了原来的统治方法,走向依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维持自己生存的方向。但是,如果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与战争之类的灾难性事件相关的问题,那么战争结束后就应该消失,而不应在今天依然存在且继续强化。

金正日分析,资本因为其本性,如果能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就是在人民群众争取自主性的斗争还很薄弱,对资本的增值和致富没有很大威胁的情况下,即使遇到危机或战争等危急情况也就是进一步强化原有的剥削体制和压迫体制、而不会改变自己的统治方式。19世纪末,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产业资本义过渡到以垄断统治为基础的帝国主义,正是资本主义由于极度尖锐化的固有矛盾而无法按照原来的方式维持自身的存续才过渡到新的统治方式的。1873年爆发的世界性危机就是宣告资本主义不改变自己的统治方法就无法存续下去的信号。这场危机就其破坏力、涉及范围、持续性来说,其严重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极度激化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开始改变自己的统治方式——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大规模出现创建股份公司、企业并购风潮等,随之形成了垄断,结果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维持的资本的统治体制转变为以垄断统治为基础来维持的统治体制。

金正日进一步分析指出,今天帝国主义遇到的危机不同于单纯因生产的无政府性而周期性爆发的危机,也不同于为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产生的危机,现代帝国主义面临的危机本质上是由于反帝自主力量快速成长,资本主义再也不是世界上一统天下的唯一体制了。由于势力范围的缩小,资本主义不仅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反对资本的剥削和压迫、争取生存和民主权利的人民群众的斗争、国际上呈燎原之势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使帝国主义内外受到革命力量的打击,经历着尖锐的政治危机。因此,垄断本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只能放弃过去的统治方式,把国家权力与自己的力量结合起来,完全依靠全面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新的统治体制。

二、金正日关于现代帝国主义列强关系的理论

金正日认为,过去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站在同等地位上你争我夺并列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矛盾和冲突,二战后的现代帝国主义则完全不同,是以美国为首结成从属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勾结与合作。当然现代帝国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矛盾,但那是次要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勾结与合作主要表现为通过跨国企业促进资本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经济技术勾结强化。随着资本的国际化过程通过跨国企业得到快速促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在经济技术上互赖,互相勾结。跨国企业本质上是国际垄断的一种形态。跨国企业不过是世界范围内强化资本主义剥削,保障帝国主义的控制权的大垄断资本的存在方式。跨国企业不是经济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结果,也不是人类进步的体现,而是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掠夺深化的结果,是帝国主义世界控制野心的强化的体现。同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峙也加强了列强之间的勾结与合作。[3]

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主义体系内部,尽管列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勾结与合作关系,但也存在内在的矛盾,列强之间存在互相撕咬搏杀的现象。金正日解释说:“帝国主义国家的勾结并不排斥他们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帝国主义固有的,是必然存在的。”现代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勾结与合作为基本的,但这种勾结与合作是在极其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的深化和国际分工的扩大、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等原因逐渐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列强之间力量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问题的尖锐化等原因走向弱化。“今天,帝国主义列强虽然为维持他们的垄断地位而相互勾结,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缩小,资本的增值和致富的道路被阻塞,它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将会对立,矛盾将会激化,这是毫无疑问的。”[4]

三、金正日关于现代帝国主义在国内外的统治手法和剥削方法的理论

金正日认为,二战后帝国主义者不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互相勾结,而且他们的统治和剥削进一步加强,统治手法和剥削方法更加狡猾和隐蔽了,这也是现代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首先,帝国主义国家在“自由、民主”的欺骗性口号下维持法西斯体制。金正日指出,帝国主义者叫嚷着资本主义社会是保障人们的一切自由的“自由王国”,那是无耻的欺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控制一切,人民群众被排除在自主的政治生活之外,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自由。第二,通过大量培养工人贵族来破坏工人运动。垄断资本家一方面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出于分裂和瓦解工人运动的目的,实施了收买工人阶级上层使其成为自己的走狗的政策。第三,资本主义剥削进一步加强,而剥削手法更加狡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利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但并没有改变其剥削本质。无论是原始人手中的木棍还是现代工人操纵的机器人,都只是劳动工具而已,价值只能通过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来创造,即使是使用了机器人的所谓“无人工厂”,机器人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才能进行智能和创造性活动,机器无法替代人。现代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剥削空前强化、表现在剥削率显著提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富有阶层的人数急速增加、贫富差距拉大,大型垄断组织的利润空前快速增加等方面。资本主义剥削手法更加狡猾和隐蔽体现在:表面上看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了,但实际上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强度增大了,工作时间内精神和肉体高度紧张;资本家表面上似乎提高了工人的名义工资,但实际上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实际工资,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高于工资增加率;现代垄断资本还通过财政信贷体系来对劳动者进行附加掠夺,财政税收制度都是有利于垄断资本的,信贷体系把劳动者变成债务的奴隶。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统治和掠夺方法,金正日指出:“帝国主义经济的生产循环无法在国内完成,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就需要越多的原料供应地和销售市场。”因此,殖民地是帝国主义的生命线。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殖民地统治和掠夺是帝国主义的生存方式和固有属性,殖民地是维持帝国主义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手段,是帝国主义最后的支撑点。今天的帝国主义国家依然需要大量海外进口原材料和燃料,尤其是殖民地作为投资对象的意义进一步增大。过去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的过剩商品消化地、投资对象、原料产地、劳动力供应地、军事基地发挥过作用,现在更增加了作为跨国企业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作用。尽管现代帝国主义海外殖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金正日揭露其本质说: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无论其手法、形态如何,同样都是为了统治和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新殖民主义的特征在于殖民地统治方法更加狡猾和毒辣。新殖民主义的战略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继续把还没有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的人民绑在殖民地奴隶的铁链上,二是把新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重新纳入殖民地束缚中。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通过傀儡政权对殖民地进行政治统治、打着“援助”幌子使殖民地在经济上附属于自身、通过思想文化渗透实行思想文化隶属化和军事隶属化。[5] 

四、金正日关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金正日指出,现代帝国主义是走上了下坡路的帝国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帝国主义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灭绝阶段的资本主义。但过去的帝国主义和今天的帝国主义的灭绝过程在深度、广度、速度等方面都有根本差别。现代帝国主义是走入死胡同、腹背受敌、无法自拔的走上灭亡之路的帝国主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物质生活的畸形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贫困化、政治生活的反动化,可以说这些正是体现现代帝国主义的反人民性和腐败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垄断资本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今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不平等和不均衡的深化,帝国主义的反动性和反人民性加强,要求自主生活和发展的人民群众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资本主义快速走向灭亡。”(3)反对帝国主义的世界反帝自主力量日益成熟。“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对抗帝国主义等所有反动势力的当今时代最有力量的革命力量,是摧毁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推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维和运动是当今时代重要的反帝自主力量,是对帝国主义加以打击的伟大力量。[6]

金正日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附属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的战争势力与和平力量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人民群众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等多种矛盾。但其中最尖锐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存在无法相容的绝对矛盾关系。这种矛盾无关任何人的主观意图,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关系通过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制度基础三个方而体现出来,代表社会主义的是工人阶级、代表帝国主义的是资本家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以集体主义为基础,而资本主义思想以个人利已主义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中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主权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享受自主和创造性的生活,而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主权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阶级掌据,劳动人民是剥削和压迫的对象。随着国家领导人采取的这种那种的措施。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可能尖锐化或暂时缓和。但只要在阶级上、思想上、制度上对立,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根本矛盾就不会消失。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不断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斗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激烈展开,帝国主义者试图扼杀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但在斗争中,社会主义力量不断成熟,帝国主义力量不断减弱。当今时代,人民群众争取自主性的斗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作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登场的自主性的社会已经来到。

根据主体思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得到实现的过程。金正日指出: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必然招致阶级的对立和社会的不平等,伴随着剥削和压迫,不可能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只有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因此,从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过渡到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7]另一方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有贡献的就是新事物,否则就是旧事物。资本主义压制人民群众的自主性要求,因此是旧事物,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群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要求,因此是新事物。因此,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一定是作为新事物的社会主义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使命是永远结束人类社会中人对人的剥削、阶级对阶级的压迫、国家对国家的控制、清算历史遗留下来的旧社会的一切遗物,使人们最终摆脱其束缚。因此,在打倒人类社会中蹂躏人民群众自主性的最后一个剥削制度、以最凶残野蛮的方法践踏人民群众自主性的帝国主义方面,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永不妥协的,是最积极、最革命地反对帝国主义的。通过这一斗争过程,新的进步性的社会主义必将胜利,旧的反动的帝国主义必将灭亡。尽管帝国主义百般阻挡历史潮流,但是人类的自主事业必将沿着自己的轨道有力前进,取得最后胜利。[8]

 

注释:

[1]【朝】黄瀚旭(音):《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思想理论:经济学4》,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

[2]【朝】黄瀚旭(音):《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思想理论:经济学4》,第14-15页。

[3]【朝】金正日:《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奋勇前进-1987年9月25日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干部的谈话》,《金正日选集》第9卷,平壤,朝鲜劳动党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4]【朝】金正日:《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奋勇前进-1987年9月25日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干部的谈话》,《金正日选集》第9卷,平壤,朝鲜劳动党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5]参考【朝】金炳植(音):《现代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全面危机》,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5年版。

[6]参见【朝】金正日:《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金正日选集》第9卷。

[7]【朝】金正日:《社会主义是科学》,《劳动新闻》1994年11月1日。

[8]《历史发展方向不可改变》,朝鲜NAENARA网站,2008年2月6日。



(公众号仅供参考,原文请参考图书)


作者介绍:荀寿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摘》和《年鉴》编辑部、《马研》编辑部编辑。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主编的《国际共运研究专辑》(第3辑),研究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第98-107页。


本次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共运通讯+”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